首页 > 新闻 > 国内 破瓶颈、通动脉 “一带一路”力促资金资源融会贯通

破瓶颈、通动脉 “一带一路”力促资金资源融会贯通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电 题:破瓶颈、通动脉 “一带一路”力促资金资源融会贯通作者 王恩博 尹倩芸一个个项目、一笔笔投资、一次次“出海”,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收获丰硕。在此背后,一单单贷款、一条条标准、一张张保单,正力促资金资源融会贯通,让“钱”不再成为“丝路”发展瓶颈。钱从哪来?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2013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与共建…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电 题:破瓶颈、通动脉 “一带一路”力促资金资源融会贯通

作者 王恩博 尹倩芸

一个个项目、一笔笔投资、一次次“出海”,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收获丰硕。在此背后,一单单贷款、一条条标准、一张张保单,正力促资金资源融会贯通,让“钱”不再成为“丝路”发展瓶颈。

钱从哪来?

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2013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与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年均增长5.8%。

但畅通这条“动脉”并非易事。“共建‘一带一路’融资确有一定瓶颈”,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向中新社记者直言,共建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相对薄弱,相关制度准则亦未建立完善。

与此同时,相关融资以基建项目为主,资金需求大、周期长、回报低,必须探索有效可持续的融资机制,提供相应资金支持。

突破上述融资瓶颈,兼具服务国家战略、依托信用支持、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等特质的开发性金融作用凸显。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为例,截至今年8月末,其共建“一带一路”专项贷款累计实现合同签约5313亿元等值人民币,累计发放贷款4876亿元等值人民币,助力一批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领域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也逐步建立。亚投行会员国已从创立时的57个增长到目前的106个,截至2022年底,累计批准项目202个,融资额超过388亿美元。中方还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与多边开发银行联合筹建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有效撬动市场资金参与。

2020年10月,新疆阿拉山口火车站换装场的中欧班列集装箱。10年来,国家开发银行持续助力中欧班列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开发银行 供图

钱怎么花?

“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不仅提供资金,更用金融标准和制度规范,为发展中经济体塑造融资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2018年,中英机构携手发布《“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将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纳入“一带一路”倡议,进而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的绿色化。截至去年6月底,该原则已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签署机构和14家支持机构,其持有或管理的总资产超过41万亿美元。

作为签署机构之一,中国建设银行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选择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福祉的项目。如建行支持宁波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海外首个光伏组建生产基地,该项目年产能3吉瓦,预计每年可实现碳减排360万吨,有效推动了该国光伏制造业技术革新与升级换代。

2022年,中国建设银行独家为马来西亚东方日升太阳能组件厂项目提供出口信贷融资支持,这是该行首个绿色出口信贷项目。中国建设银行 供图

万喆认为,中国金融机构积极响应责任投资理念,加快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发展。这种金融标准和制度规范“走出去”,已成为共建国家“软联通”的重要措施。

钱安全吗?

金融对风险最为敏感。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规模、能力持续提升,统筹发展与安全愈加受关注。

中国金融机构正积极为此提供风险保障。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承保97个共建国家人身险业务,累计为570余家中资海外企业提供境外安全保障,覆盖超1.5万人次,风险保额近百亿元人民币;中国人寿财险公司为共建国家企业提供企业财产险、工程险、特殊风险保险等综合保险服务,2022年风险保障超40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疫情冲击、地缘政治等挑战交织,全球投融资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告诉中新社记者,风险预测与防范将成为“一带一路”金融合作重点,要建立全面及时的信用风险信息分享系统,降低信息不对称,加强监管政策协调,防范金融风险。

万喆表示,10年来,“一带一路”资金融通始终坚持“平等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互利共赢”为运行基础,推动共建国家间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融资体系。未来要发挥金融机构协同效应,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充分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传统保险业务和银行业务发展,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头条在线-头条新闻网立场。
上一篇中央网信办:进一步加强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
下一篇 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发布 有哪些新亮点?
头条新闻网

来源: 中新社

本文来源于中新社。包含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源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gridf@126.com处理。紧急处理联系电话:15144810328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