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35岁不被歧视,只有一个办法

35岁不被歧视,只有一个办法

作者 | 南风窗常务副主编 谭保罗两会期间,“35岁+”的就业问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这是一个近几年一直困扰着社会和很多“青年就业者”的大问题,所有人都知道,“35岁就业门槛”肯定不对,却并没有找到真正…

作者 | 南风窗常务副主编 谭保罗

两会期间,“35岁+”的就业问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

这是一个近几年一直困扰着社会和很多“青年就业者”的大问题,所有人都知道,“35岁就业门槛”肯定不对,却并没有找到真正的解法,甚至都不知道造成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劳动力市场依然是一个市场。

对一个市场最基本的分析框架永远都是供求分析——当某些行业的增长开始乏力,人才需求出现疲软,而人才供给却还在增长,那么,用人单位必然会不断抬高门槛。抬高门槛的目的是,将年龄可能带来的“隐性成本”推给劳动者,让后者单方承担。

就业问题仍需重视/《我不是药神》剧照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2022年,这一数字首次破千万,而今年是再创新高。

供求关系,是就业市场绝大多数怪现象的根源,它决定着“卷”的烈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办法,是创造增量,做大蛋糕,寻求持续的经济增长,从而将天平尽可能朝着就业者的方向倾斜。

增长竞赛

在2023《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增长”的次数为30余次,是出现频率极高的关键词之一。

总量的增长,意义重大。在《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中,增长和就业密切联系:去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5%。

作为全球总量排名第二的超级大型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取得的,这一结果殊为不易。

2023年2月28日,河南洛阳,工人在涧西中信重工车间内焊接矿用磨机钢板

如果看看全球的经济形势,我们会发现,这几年,增长正在成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竞赛,很多国家和经济体开始将经济增长的视为第一要务。而在过去,并非如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随着全球生产力的不断飞跃,人们认为,生产力已经不是问题。在经济领域,全球越来越关注的不是“增长”,而是“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量变化。它是一个看起来简单粗暴的数字。

而经济发展则显得要“政治正确”很多,它指的是随着经济增长,一个国家和经济体的产业结构需要不断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状况也要逐步改善。此外,还包括环境、低碳等问题等也要着手处理,它是比增长更加“高级”的表述。

从增长到发展,的确是一个积极趋势。我们今天经常提到的产业升级、自主研发,甚至解决“35岁+”就业的问题,其实也可以包括在发展这一宏大的命题之中。

就业问题也包括在发展这一命题中/《理想之城》剧照

过去几十年,如果仔细分析全球政要或者超级富豪关于全球经济领域的各种表述,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发展的受欢迎程度是要高于增长的。

但是,从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情况有点变化了,各国开始关注起了更“原始”的东西——增长。甚至美国这样看起来从来都不在乎增长的国家,其领导人也开始时常把经济增长的数字挂在嘴上。

拜登是个十分缺乏数字感的人物,他很容易弄错简单的加减法,但现在,他比以往几届的前任们,会更多地谈论关于美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制造业增长的数字。

全球重拾对增长的重视,背景在于两个。一是疫情爆发3年以来,再叠加东欧持续一年多的战乱,带来能源市场的波动,让增长开始在很多国家和经济体成为了问题。一些国家诸如斯里兰卡,不但经济停滞,甚至国家破产。因此,所有人突然一下子认识到,过去,我们把增长视为理所当然,现在,它需要珍惜。

在疫情爆发后,一些国家如斯里兰卡经济停滞

另一个背景更重要。

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正在重构。如果用更形象的话来说,就是以中美双边为核心的产业链旧有结构和秩序,正在被很多力量不断“拆解”。在过去的结构中,中国制造既是“质量杀手”,也是“价格杀手”,无论衣箱鞋帽、机电配件还是电子设备,中国制造的质量和成本优势对谁都是绝对碾压。于是,一些国家或经济体发展制造业的空间并不大。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产业的自我升级,这个固化了二三十年的产业链结构有了被“拆解”的可能性。过去,在很多后发经济体,那种光靠小农经济,橡胶和蔗糖种植业,或者本国就业人口大规模海外务工(比如,菲佣、墨西哥建筑工人等)的模式,是撑不起增长二字的。

但现在,一些人逐渐有了发展制造业的难得机会,其政商精英也开始更加热衷于谈论增长和数字。

就业问题

增长竞赛,的确有白热化趋势。

2022年,被视为中国制造最大对手的印度,GDP增长了6.7%。其他几个年轻劳动人口占比较大,总人口接近或超过1亿的国家之中,越南(人口约9800万)GDP增长8.02%,印度尼西亚(人口约2.7亿)增长了5.3%,靠近美国的传统人力资源大国墨西哥(人口约1.28亿)增长了3.1%。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6日,印度新德里,一名店主在市场内等待顾客。根据彭博经济的分析,2022年第四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长可能从上一季度的6.3%放缓至4.6%

一些国家的数字的确让人吃惊,但数字并不意味着一切。

首先,如果过去的基数低,那么等到疫情冲击逐渐淡化的时候,增长数字必然高。另外,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更加重要。中国的经济增长之所以被全球公认为奇迹,并非因为是某一年高增长的数字,而是改革开放以来,在40多年的绝大多数年份中,我们都保持了不错的增长。

同样,东亚文化所孕育的韩国和日本,在其经济奇迹的创造时期,增长同样是持续性的,增长区间长达二三十年。

但是,这些后发国家增长持续性的不确定,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可以忽略正在越演愈烈的竞争。全球产业链正在因为成本变迁而重构,或者说被人为地逐渐拆解,的确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没有人强大到可以掉以轻心。

中国显然已经做好准备,继续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不断掌控价值制高点,这一升级方向不会变。比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开放”、“外资”和“出口”等关键词的次数,总共超过了30次。

中国将继续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图为广州珠江南沙流域/图源:广州日报

回望2022年的中国经济“成绩单”,几个数据值得关注:

2022年,我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

2022年,我国吸收外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首次超过1.2万亿元。

其中,两个维度的数据很重要:一是制造业引资大幅提升,实际使用外资3237亿元,同比增长46.1%。二是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449亿元,增长了28.3%。

分析中国经济,角度不止千万。但对于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归根结底,在任何分析框架中,增长和就业两个问题都会始终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就业”的次数超过了20次。

某种意义上讲,对任何一个急速工业化的国家或经济体来说,城市化必然是增长和就业问题的连接点。城市或者说城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空间载体,而就业机会也正是产生于其中,这些机会也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长,是任何人得到幸福生活的基础。

城市化也产生了许多就业机会/《幸福到万家》剧照

2022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需要在城里找到一份工作,为家庭而奔波和奋斗。《政府工作报告》在回溯经济“成绩单”时,透露一个重要数据:过去5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这是多么不容易的数字!

无论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发展,归根结底都会散作万家灯火,具体化为每一个人的奋斗和生活。时代的每一朵浪花,都是由每一位奋斗者的汗水所凝结。

在全球政治经济风云变幻的关口,对任何国家和经济体来说,所有个体的奋斗都弥足珍贵。宏观的增长,再加上个体的奋斗,是任何国家和经济体应对“内卷”的唯一利器。

在一个社会充满增量的时候,人也会更加富有善意。我们需要这样的社会。

编辑 | 江江

排版 | 菲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头条在线-头条新闻网立场。
上一篇委员朱鼎健:鼓励民企吸收高校毕业生,建议政府给予相关补贴
下一篇 兰考县政法委副书记被悬赏,看起来就像个笑话
头条新闻网

来源: 南风窗

本文来源于南风窗。包含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源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gridf@126.com处理。紧急处理联系电话:15144810328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