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秦刚两会"首秀" 答问之间呈现中国外交"立体面"

秦刚两会"首秀" 答问之间呈现中国外交"立体面"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题:外长秦刚两会“首秀”,答问之间呈现中国外交“立体面”中新社记者 梁晓辉“今天我们就要掰扯掰扯,这个秩序是什么”“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前景,我认为大可不必”“所谓‘债务陷阱’,这顶‘帽子’无论如何不能扣到中国头上”……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长秦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3月7…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题:外长秦刚两会“首秀”,答问之间呈现中国外交“立体面”

中新社记者 梁晓辉

“今天我们就要掰扯掰扯,这个秩序是什么”“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前景,我认为大可不必”“所谓‘债务陷阱’,这顶‘帽子’无论如何不能扣到中国头上”……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长秦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3月7日的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中国外长两会记者会在此举行,向世界传递中国外交的“年度之声”。

作为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一扇窗口,每年的外长记者会都受到高度瞩目。今次是中国新任外长秦刚的两会“首秀”,外界目光更加集聚。

记者会定于10时举行,但早在8时许,等待入场的中外记者就已排起了长龙,现场可谓“一座难求”。

10时,秦刚准时步入会场。他曾两度出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发言风格既犀利又接地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去年底,他由中国驻美大使升任中国外交部长。

“当今世界正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记者会一开场,秦刚便开门见山。

而后的时间里,从元首外交、大国关系,到地区热点、国际治理,秦刚一一作答,在铺陈中国外交经纬的同时,也展现出中国外交的“立体面”。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长秦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这里有中国外交捍卫国家利益的坚决一面——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任何外国都无权干涉。”

回答涉台问题时,秦刚拿出一本中国宪法。他说:“我知道今天肯定要问到台湾问题,特别带来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随后,他以读法律条文的方式,表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红线”。

宪法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意志,秦刚的巧妙回答让人印象深刻。

这里有对外交往的个性瞬间——

“记得我刚到美国任大使时,美国的媒体惊呼,‘中国战狼’来了。现在我回来当外长,又不给我这个称号了,我还真若有所失。”

对于“战狼外交”刁钻提问,秦刚以自身经历作答。他还说,当豺狼挡道、恶狼来袭,中国的外交官必须“与狼共舞”,保家卫国。

一番风趣回应,台下会心一笑。大家都明白,“战狼外交”不过是个话语陷阱,制造这个话语陷阱的人并非不懂中国外交,而是无视事实,别有用心。

这里还有中国外交的“语言艺术”——

谈及中美关系,秦刚以田径赛跑为喻指出,美方总是要去绊倒对方;谈及乌克兰危机,点明似乎有只“看不见的手”推动冲突延宕升级;谈及今年规划,说中国外交已经按下“加速键”,吹响“集结号”……

14个答问,约2小时的记者会,秦刚作答刚柔并济、妙语不断。有评论称,记者会让人感受到中国外交的立体感。

事实上,包括外长记者会在内,在全国两会时间里,通过代表通道、部长通道、委员通道等,外界也不断看到一个更擅于与世界对话的立体中国。

不过秦刚当天也在现场表示,中国比以往更容易“上热搜”、被围观,但我们手中的麦克风还不够多,音量还不够响,舞台上还有不少“麦霸”,关于中国的噪音、杂音还不少。

也因此,中国需要一如既往地向世界表达自己,让世界看到真实、可感的立体面。

外长记者会无疑是一扇极佳的窗口。透过此,中国外交和中国的形象更立体,更清晰。(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头条在线-头条新闻网立场。
上一篇120分钟记者会,中国外交向世界递出“三本书”
下一篇 解读最高法工作报告:让人格尊严免遭网暴侵害
头条新闻网

来源: 中新社

本文来源于中新社。包含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源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gridf@126.com处理。紧急处理联系电话:15144810328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