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大江健三郎: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文学的血液

大江健三郎: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文学的血液

大江健三郎。/图片来源网络据NHK电视台报道,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于当地时间2023年3月3日去世,享年88岁。大江健三郎与中国有着紧密的关系与缘分。大江健三郎一生视鲁迅为精神导师,曾说:“我的血管…

大江健三郎。/图片来源网络

据NHK电视台报道,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于当地时间2023年3月3日去世,享年88岁。

大江健三郎与中国有着紧密的关系与缘分。大江健三郎一生视鲁迅为精神导师,曾说:“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文学的血液,我的身上有着中国文学的遗传基因,没有鲁迅、郁达夫等中国作家及其文学作品,就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存在。”

他曾多次访华,和莫言结下深厚的友谊;他用一系列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影响了中国作家铁凝。虽然大江健三郎是日本作家,但他突破了狭隘的右翼思想与民族主义,用笔锋直面历史、反省历史。

今天的硬核读书会,谨以此文悼念这位“将自己的写作与重大世界问题纠缠在一起的作家”。

大江健三郎,1935年1月31日出生于日本四国一个偏僻的山村,1957年以小说《死者的奢华》正式登上文坛,随即赢得“学生作家”“川端康成第二”等赞语。

他的写作涵盖小说、散文和随笔等文体,代表作有《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我们的时代》《广岛笔记》《别了,我的书!》等,曾获得芥川龙之介奖、新潮社文学奖、读卖文学奖、川端康成文学奖,等等。

1994年,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NHK官网

1994年,他的作品《个人的体验》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川端康成后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瑞典文学院宣称,大江“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以冲击”。

大江健三郎与中国渊源颇深。1960年开始,他曾多次到访中国、发表演说,与王蒙、铁凝等中国作家进行交流。他的文学作品也深受鲁迅、莫言等中国作家的影响。

大江健三郎。/诺贝尔奖官网

后来,大江升学进入高中,母亲跟他说:“去看鲁迅老师的小说《故乡》!”——她希望自己的儿子大学毕业之后,马上回村里来,跟好朋友一起做事,建一个新村子。

后来,大江考上东京大学的法国文学系,违背了和母亲的约定,但鲁迅的作品始终影响着他的文学内涵。

他将自己的晚年作品《别了,我的书!》高度概括为“始自绝望的希望”,这是他对鲁迅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重新解读。

他说:“我非常喜欢《故乡》结尾处的那句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的希望,就是未来,就是新人,也就是孩子们。”

莫言和大江健三郎在莫言山东高密的老家。/《二十一世纪的开拓者》

2002年,NHK电视台一档名为《二十一世纪的开拓者》的人物专题报道节目邀请大江健三郎作为采访者,在春节期间跟随莫言到他的老家山东高密过一个传统的中国年。这次采访促成了两人的初次见面。

在三天的行程中,大江陪同莫言参观故居、感受民俗风情、吃饺子、睡土炕、谈论文学创作,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大江健三郎。/视觉中国

2006年,大江在中国社科院做演讲,莫言应邀前去倾听。在会上,大江提到了这次和莫言一道去山东高密的经历,称赞他的文学敏感度让人称道,并直言“他将是中国诺贝尔文学奖最有实力的候选人”。

当时的在场者,包括莫言自己,或许只把这句话当成大江的祝福,没想到6年后,这个祝福成真了。

尽管年龄相差20岁,来自不同的国家,但两人的文学背景和创造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正如大江所说:“我们的共同点都是来自小村庄,然后又离开故乡,把思念寄寓故乡的过程,就成为我们的文学内容,也是我们文学的起跑线。”

大江健三郎的书稿。/图片来源网络

在对谈中,大江提及铁凝、莫言等中国作家在海外引起关注的现象,同时联想到中国历史上很多优秀的女性,比如谢冰心女士、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女士,“她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女性,留下了优秀的文章”。

大江健三郎判断,在未来30年之内,中国文学将会在世界文学中占据一个中心地位。

大江健三郎与中国作家的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文学最动人的地方或许就是无法被外力束缚的情感联结。尽管他离开了,但我们依然可以在他的文字里找回对文学纯粹的爱。

参考文献:

[1]《大江健三郎与中国:以鲁迅的文学之光逆行于绝望之海的勇者》许金龙.传记文学杂志

[2]《两位诺奖得主的友谊:大江健三郎曾预言莫言获奖》中国新闻网

[3]《莫言与大江健三郎对话:我不赞成作家要为老百姓创作》南方周末

[4]《铁凝对话大江健三郎:文学的责任是不断寻找新的希望》文汇报

[5]《我这一生都在思考鲁迅》大江健三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头条在线-头条新闻网立场。
上一篇胡锡进:中国再出发之际,民间、尤其是老百姓的期待更加清晰
下一篇 比感染新冠还难受?“狂飙”的甲流如何科学应对
头条新闻网

来源: 硬核读书会

本文来源于硬核读书会。包含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源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gridf@126.com处理。紧急处理联系电话:15144810328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