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基金 香港公募基金1月份销售数据显示 资金回流 投向中国基金获显著净申购

香港公募基金1月份销售数据显示 资金回流 投向中国基金获显著净申购

资金正在不断加码中国市场。根据香港投资基金公会(HKIFA)日前公布的中国香港公募基金销售数据,2023年1月香港公募基金整体呈现净申购,债券型基金、多资产基金等稳健型产品更受青睐;投向中国的基金受到投资者关注。中国市场吸引资金流入据了解,HKIFA数据涵盖行业80%以上的机构,统计口径为在中国香港注册的基金。数据统计的公募基金分为股票型基金、多资产基金、债券基金、ESG基金、货币市场或流动性管理…

资金正在不断加码中国市场。根据香港投资基金公会(HKIFA)日前公布的中国香港公募基金销售数据,2023年1月香港公募基金整体呈现净申购,债券型基金、多资产基金等稳健型产品更受青睐;投向中国的基金受到投资者关注。

中国市场吸引资金流入

据了解,HKIFA数据涵盖行业80%以上的机构,统计口径为在中国香港注册的基金。数据统计的公募基金分为股票型基金、多资产基金、债券基金、ESG基金、货币市场或流动性管理基金、另类或其它类基金等。每个类别内部按照投资范围可再细分,例如,股票型基金细分为亚太(日本除外)、亚太(包括日本)等类型。

各类型公募基金中,股票型基金遭资金撤离,而投向中国市场的基金获得大幅净申购。统计显示,今年1月,股票型基金出现1.97亿美元净赎回。其中,亚太地区(投向亚太市场)股票型基金为净申购,全球股票型基金(投向全球市场)为净赎回。亚太地区股票型基金中,投向中国内地市场的基金期间获得净申购1.06亿美元;投向中国香港市场的基金遭遇6700万美元净赎回。

多资产基金受到资金青睐,1月份获得6994.1万美元净申购。其中,投向全球市场的多资产基金遭遇净赎回2.12亿美元,投向亚洲地区的多资产基金则获得净申购9450.1万美元,投向中国市场的获得1.08亿美元净申购,投向美国市场的获得净申购7826.6万美元,投向欧洲市场遭净赎回288.1万美元。

再看债券型基金,2023年1月,债券型基金获得11.24亿美元净申购,高收益债券型基金获得1.16亿美元净申购。

整体来看,HKIFA统计的1756只基金,1月份获得9.4亿美元净申购,其中绝大多数由债券型基金贡献。

投资者涌向中国

来自机构的反馈进一步佐证了上述数据。

汇丰投资管理亚洲批发业务主管CharlesL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市场发生银行业动荡之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已经开始提升,他们将资金从固定收益领域逐渐向多资产基金转移,原因在于多资产基金中包含了风险等级更高的权益型资产。

而在多资产基金内部,投资者开始重新拥抱投向中国的产品。“正常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但在一季度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发生,还是比较奇怪的。这表明客户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回来了。”

媒体援引晨星的数据显示,汇丰投资管理旗下注册于中国香港投资中国市场的多资产基金“汇丰中国多资产收益型基金”1月录得净流入1.23亿美元,2月再录得7293万美元净流入。

晨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截至2月底,2023年中国香港注册的基金中投向中国内地市场的股票基金获得强劲净流入。实际上,这一趋势从2022年11月就已开始。晨星统计的中国股票基金在2023年前两个月录得12亿美元的净流入,相较于2022年四季度2.18亿美元的净流出,投资者情绪的改善可见一斑。

中国各行各业恢复正常提振了市场投资者的情绪。资产管理机构试图抓住机会积极布局,东方汇理联合渣打银行近日在香港推出了4只多资产基金。

美国市场,摩根大通于3月中旬推出了一只专注于中国市场的ETF产品JCHI。这是一只主动管理型ETF,于纽交所上市,主要投资与中国经济相关的证券。该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JCHI将为投资者提供触达中国增速最快行业的机会,分享资本增值潜力。

据了解,JCHI是去年12月另类ETF供应商GraniteShares在美国推出1.75倍杠杆做多阿里巴巴的单一股票ETF后,美国市场出现的又一只投向中国市场的ETF。

来自ETF网站(ETF.com)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市场共有60只中国ETF,资产规模合计288亿美元,覆盖股票、固定收益货币等资产类别。

不过,美国市场的中国ETF规模分化严重。最大的中国ETF为贝莱德旗下ETF品牌安硕推出的MSCI中国ETF,MCHI跟踪MSCI中国指数,最新规模86亿美元。其余ETF规模多在百万美元左右。

过去一个月,部分另类中国ETF强势吸金。例如,跟踪富时中国指数的3倍杠杆ETFYINN吸引了5300万美元净流入。同期,跟踪沪深300的ASHR、跟踪中国互联网指数的KWEB则遇到不同程度的净流出。

实地考察增强信心

据悉,投资者情绪转暖与全球机构纷纷来到中国实地考察有一定关系。今年以来,贝莱德、瑞银、安联、法巴、富达、安盛、安本、景顺等欧美资管机构区域或者全球高管纷纷来到中国实地考察,以期获得“中国经济复苏”的第一手经验。

例如,新加坡资产管理机构APS过去四周走访、调研了约30家中国公司,包括部分未上市公司。“正式拜访获得的信息已经非常有用,而与员工一起吃饭等获得的信息更为珍贵。在这些非正式的交流中,企业高管、员工显示的对经济的信心和对企业的信心是无法通过报表或者视频会议获得的。”APS创始人王国辉说。

“本次调研之旅我们带着两大目标:一是重估组合中已有的公司,二是寻找新的投资目标。四个星期里,我和团队的足迹遍及7座城市,触达22家上市公司。调研之后,我们选择了一些行业中的优质公司,包括半导体、工厂自动化、太阳能电池、电动车组件、飞机部件、AI、卫星拓扑网络、网络安全、金融服务、房地产、医疗健康等。”王国辉在最新一期的月报中写道。

王国辉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可能面临一些外部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由结构性阿尔法主导的组合有望获得不错的长期回报。这一组合由硬件和软件行业以及受益于经济复苏的行业构成。“中国正在致力于通过升级科技行业推进国家的数字化进程,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行业将会受益。”

总部位于上海的思睿集团则迎来了战略股东瑞士宝盛银行的调研。瑞士宝盛银行在2022年下半年战略入股思睿集团,以切入中国市场。交流中,瑞士宝盛银行表示特别看好亚洲尤其是大中华地区市场的投资机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头条在线-头条新闻网立场。
上一篇公募密集布局创新ETF 两大细分方向成热门
下一篇 投教小课堂:个人养老投资要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头条新闻网

来源: 中国基金报

本文来源于中国基金报。包含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源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gridf@126.com处理。紧急处理联系电话:15144810328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