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探索 谷歌 AI 正在吞食一切,爬取所有公开内容用于训练 AI,隐私政策已更新

谷歌 AI 正在吞食一切,爬取所有公开内容用于训练 AI,隐私政策已更新

从今往后,你在网上公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谷歌拿去训练 AI!没错,继画画之后,文字作品也要被用来喂大模型了 ——无论是技术博客、代码、论文,还是所有你在网上公开的帖子,都可能被扔进“谷歌大模型搅拌机”,即使有版权也是如此。就在这周,谷歌更新了一版隐私政策,明确表示他们保留有抓取网上所有公开内容,以构建其 AI 工具的权利。网友们立刻炸了。有人警告“谷歌正抓取一切”:一旦谷歌能够读取你写的东西,…

从今往后,你在网上公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谷歌拿去训练 AI!

没错,继画画之后,文字作品也要被用来喂大模型了 ——

无论是技术博客、代码、论文,还是所有你在网上公开的帖子,都可能被扔进“谷歌大模型搅拌机”,即使有版权也是如此。

就在这周,谷歌更新了一版隐私政策,明确表示他们保留有抓取网上所有公开内容,以构建其 AI 工具的权利。

网友们立刻炸了。有人警告“谷歌正抓取一切”:

一旦谷歌能够读取你写的东西,就意味着这些都是他们的“所有物”了。

还有网友抱持更悲观的想法:

很快啊,所有内容产出者就都会是 AI 了。

所以,这版隐私政策究竟是怎么回事?

用于训练 Bard 等 AI 产品

事情还得从谷歌这几天更新的隐私政策说起。

在最新的隐私权政策中,谷歌增加了一个关于“研究和开发”的 AI 模型条款:

Google 会利用信息来改进我们的服务并开发新的产品、功能和技术,以惠及我们的用户和公众。

例如,我们会利用公开信息来帮助训练 Google 的 AI 模型并打造实用产品和功能(比如 Google 翻译、Bard 和 Cloud AI 功能)。

换言之,就是将所有可能收集到的公开信息,用在谷歌翻译、Bard 和 Cloud AI 等 AI 相关产品或功能的训练中。

那么,这些公开信息具体包括什么?

例如互联网、网络和其他活动信息,包括搜索字词、应用和浏览器与谷歌服务进行互动的相关信息,以及在第三方网站和应用中使用谷歌服务等。

换而言之,不止是此前已经公开的博客等内容,包括公开到网上的谷歌文档、或是一些包含个人信息的发帖,也可能会被谷歌收集起来,用于大模型训练。

当然,目前这些内容都还限定在“公开信息”。

像谷歌提供的 Gmail 等电子邮件服务,应该还是不会被爬进数据里的。

而且谷歌也明确在隐私权政策中表示,在其他如防范安全威胁、信息审核、服务维护、个性化广告或法律等原因情况下,同样可以使用这些个人或公开信息。

不过,谷歌为啥在这个节骨眼更新这个政策?

“AI 正挑战文字版权”

或许也与 Reddit 和推特等一众公司搞出的“限流”操作有关。

先是今年 4 月,Reddit 宣布对接入 API 的公司开始收费。

公司 CEO 认为,Reddit 的数据库很有价值,但是他们不想将这些有价值的内容免费提供给科技大公司。

随后,推特也开始以“不想让 AI 公司白嫖数据”的理由,来给推特限流,未经验证用户日浏览量只有 600,经过验证后增加到 6000。

这一系列政策对用户和第三方工具影响很严重,例如 Reddit 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版块抗议,不少版主直接关闭了自己管理的论坛,以对 Reddit 这一活动进行抗议,推特上也有不少人在声讨,甚至有网友表示“推特被杀死了”。

但无论如何,让 AI 白嫖数据这件事,现在都已经是一个无法忽视的矛盾了。

对于谷歌 AI 爬数据这件事,有网友表示疑惑:

为啥之前互联网如搜索引擎也有爬取数据一类的操作,但人们却偏偏对“AI 抓取”感到抗拒。

有网友回应称:

本质上还是版权的问题。如果只是引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那么不一定侵犯版权,但如果用 AI 对有版权的内容进行“搅拌清洗”,而且这事儿合法化了,那么本质上版权已死。

也正是因此,他对于这件事感到悲观:

如果有人在不标注来源的情况下复制了你的博客,或是将你的开源代码拿去做付费服务,又或是将你在 StackOverflow 上的答案用作答题方法,你能接受这些情况发生吗?

我之前做的一切都是免费的。但现在如果 AI 想让我消失,那我就会消失。

当然,也有网友已经接受了这个政策的推出,警惕大家自身防范意识不可或缺:

细读新政策,注意我们泄露了多少信息到网上。

那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参考链接:

[1]https://gizmodo.com/google-says-itll-scrape-everything-you-post-online-for-1850601486

[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657762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 (ID:QbitAI),作者:萧箫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头条在线-头条新闻网立场。
上一篇9 个「世界最强」机器人同登台,亮相联合国 AI 机器人发布会
下一篇 五连冠!中国队 IMO 全员金牌两人满分,总分领先第二名美国队 18 分
头条新闻网

来源:

本文来源于。包含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源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gridf@126.com处理。紧急处理联系电话:15144810328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